赤松茸基料

作者 超级管理员 2025年08月05日 11:31 阅读 17

结合贵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林下种植特点,可选用木屑、玉米芯、稻壳、秸秆等原料混合发酵制成培养料。常见的配方为玉米芯35%、木屑30%、竹屑20%、棉籽壳10%、麦麸5%。需注意,培养料适宜的碳氮比为30:1,含水量应控制在65%-70%。同时,要选择当年、新鲜、干燥、颜色气味正常、无霉变、无虫滋生的原料,在使用前需严格把控原料质量然后进行间堆发酵。贵阳地区种植基料十分丰富,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稻草、玉米秸秆及林下各种小灌木进行粉粹使用,降低成本。将各种原材料在进行浇水后使其充分吸水;或者在铺畦后充分浇水。贵阳地区湿度较大,长时间高温天气较少,原料预堆发酵时间可适当缩短,根据要求3-5天翻堆一次,经3次翻堆后,方可铺料栽培。

6b7d3b1d10e16786af8c06ae82678f97_dbu6kfa2vwqmxhkznl.jpg

结合贵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林下种植特点,可选用木屑、玉米芯、稻壳、秸秆等原料混合发酵制成培养料。常见的配方为玉米芯35%、木屑30%、竹屑20%、棉籽壳10%、麦麸5。需注意,培养料适宜的碳氮比为30:1,含水量应控制在65%-70%。同时,要选择当年、新鲜、干燥、颜色气味正常、无霉变、无虫滋生的原料,在使用前需严格把控原料质量然后进行间堆发酵。贵阳地区种植基料十分丰富,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稻草、玉米秸秆及林下各种小灌木进行粉粹使用,降低成本。各种原材料在进行浇水后使其充分吸水;或者在铺畦后充分浇水。贵阳地区湿度较大,长时间高温天气较少,原料预堆发酵时间可适当缩短,根据要求3-5天翻堆一次,经3次翻堆后,方可铺料栽培采用以上基料优点如下:

一、原料选择多元且适配,营养供给均衡

碳氮比精准调控:以玉米芯、木屑、竹屑、棉籽壳等为主料(碳源),搭配麦麸(氮源),将碳氮比严格控制在 30:1,精准匹配赤松茸菌丝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—— 碳源提供能量,氮源促进蛋白质合成,二者平衡可加快菌丝定植和子实体发育,避免因比例失衡导致的生长迟缓或杂菌滋生。

原料特性互补:玉米芯质地疏松、保水性强,木屑和竹屑纤维丰富、营养释放持久,棉籽壳透气性佳、易被菌丝分解,多种主料搭配既保证了基料的透气性和保水性,又实现了营养的持续供给;麦麸作为优质氮源,进一步提升了基料的营养全面性。

原料质量严格把控:要求选用当年、新鲜、无霉变、无虫蛀的原料,从源头避免病原菌和虫卵带入基料,减少栽培过程中的污染风险,为赤松茸提供洁净的生长基质。

二、地域适配性强,原料成本可控

充分利用本地资源:针对贵阳地区特点,可利用丰富的稻草、玉米秸秆、林下小灌木等农业 / 林业废弃物作为基料,这些原料来源广泛、获取便捷且成本低廉,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,同时实现 变废为宝,契合生态农业理念。

适配本地气候条件:贵阳湿度大、高温天气少的气候特点,使得原料预堆发酵时间可适当缩短,减少了发酵过程中的能耗和人工投入;3-5 天翻堆一次、经 3 次翻堆即可铺料的流程,与当地气候相适配,避免了因高温高湿导致的基料腐败。

三、处理方式灵活,操作可行性高

吸水方式多元:原材料可通过浇水后充分吸水,或铺畦后再浇水,两种方式灵活选择,适配不同的种植场地和操作习惯,降低了对特定设备的依赖,尤其适合中小农户操作。

发酵流程简化:相较于其他菌类较长的发酵周期,该方案结合地域气候缩短发酵时间,且翻堆次数明确(3 次),流程清晰易懂,农户经简单培训即可掌握,降低了技术门槛。

四、种植规模适配性强,效益有保障

用量与面积匹配科学:每亩干料用量 8 吨(含水量 12%-20%),对应实际种植面积 450-550 平方米,比例合理,既能保证基料供给充足,又避免了原料浪费,利于成本核算和产量预估。

含水量控制精准:基料含水量设定为 65%-70%,既满足赤松茸喜湿润环境的特性,又避免水分过高导致的厌氧环境,为菌丝生长创造适宜的湿度条件,保障出菇稳定性。

五、生态与经济价值兼顾

资源循环利用:大量采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基料,减少了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,栽培后的废基料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,形成 种植 - 废弃物 - 种植的循环链条,生态效益显著。

成本优势显著:本地原料的充分利用、发酵流程的简化、操作门槛的降低,共同构成了成本控制体系,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,能有效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,适合规模化推广。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