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鸡油菌多生于贵州山区林地(如毕节)的阔叶林、混交林林下土壤中。有毒,误食引起胃肠炎型中毒(恶心、呕吐等),症状较轻,但与可食用鸡油菌外观相似,易误采。其菌盖呈喇叭/漏斗形(黄至橘黄,3-8cm,光滑),菌褶分叉延生(稀疏,黄色),菌柄黄色(4-10cm,基部稍细);需与鸡油菌(菌褶更密、分叉更明显)仔细辨别。
生长环境:多生长在阔叶林、混交林等林下土壤中,在贵州的山区林地有分布,如毕节地区的一些山林中。
毒性说明:有毒,误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一般中毒症状相对较轻,但与可食用的鸡油菌外观相似,易被误采误食。
辨认方法:菌盖直径3-8cm,喇叭形至漏斗形,黄色至橘黄色,表面光滑。菌褶分叉,延生,黄色,较稀疏。菌柄黄色,长4-10cm,基部稍细。在野外识别时,其形态与可食用鸡油菌相似,但可食用鸡油菌菌褶更为密集、分叉更明显,需仔细辨别,避免误采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