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菇的种植及管理流程

作者 超级管理员 2025年08月05日 10:54 阅读 110

平菇属侧耳科侧耳属,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,菌盖扇形、肉质肥厚,富含氨基酸、维生素及矿物质,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,适应性强,耐湿耐旱,适合贵阳温凉湿润气候。 贵阳可周年种植,2-3 月接种(气温 10-15℃),4-5 月(13-18℃)进入出菇期。菌丝阶段用玉米芯、木屑等配培养基(pH7.5-8.0),灭菌后接种,控温 22-26℃、湿度 60-70%,避光培养 25-35 天满袋。出菇期控温 13-18℃、湿度 85-95%,保证散射光与通风,防治木霉、菇蚊等病虫害。 菌盖平展时采收,分三级分拣,0-4℃冷藏保鲜 7-10 天。销售通过线下大宗批发、商超餐饮及线上社区团购、电商平台,实现稳定供应。

平菇种植和管理流程

一、平菇简介和属性

平菇,又称侧耳、北风菌、冻菌,属担子菌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,是我国栽培最广泛、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。其子实体呈扇形或贝壳状,菌盖直径5-20cm,颜色多样(白色、灰色、褐色等),菌柄侧生或偏生,肉质肥厚,口感鲜嫩,味道清香。平菇营养丰富,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(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)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族、维生素D及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脂肪含量低,易于消化吸收。药用价值显著,含有平菇多糖、甾醇类等活性成分,具有增强免疫力、调节血脂、改善消化功能等功效,是性价比极高的大众食用菌。

在生长习性上,平菇属中低温型菌类,适应性强,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-28℃,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10-22℃,对环境要求宽松,耐湿耐旱能力较强(菌丝期湿度60-70%,出菇期85-95%),非常适合贵阳地区温凉湿润、立体气候明显的自然条件。

二、平菇的种植季节和时间

贵阳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,年均气温15℃左右,年降水量1100-1300mm,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75-85%,冬季无严寒、夏季无酷暑,为平菇周年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一般在2-3月进行接种,此时气温逐渐回升,平均温度在10-15℃左右,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。经过1-2个月的菌丝培养,到4-5月气温达到13-18℃时,正好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,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。

三、平菇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

(一)培养基制备

基料采用玉米芯50%、阔叶木屑30%、麸皮15%、石膏2%、石灰2%、过磷酸钙1%,料水比1:1.2-1.3。玉米芯等原料需提前粉碎(玉米芯粒径0.5-1cm),堆沤发酵5-7天软化纤维。将原料混合均匀,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0-65%(手握成团,指缝有水珠但不滴落),pH值调至7.5-8.0(偏碱性抑制杂菌)。装入17cm×35cm×0.04cm聚丙烯菌袋,每袋装干料约600g,压实后扎紧袋口,用打孔器在袋壁打4-5个透气孔。采用常压灭菌(100℃保持8-10小时),冷却至25℃以下备用(低成本栽培可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,发酵料需堆温达65℃以上保持3天,根据要求翻堆2-3次)。

(二)接种操作

在无菌接种箱或简易接种帐内进行,选用优质菌种(菌丝洁白浓密、无杂菌、无黄水)。用接种铲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,每袋接入菌种5-10g,均匀分布在袋内培养基表面及透气孔周围,接种后用套环封口或扎紧袋口(留微缝透气),标记接种日期和品种。

(三)培养环境调控

温度管理: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,温度控制在22-26℃,料温不超过30℃(超过32℃易烧菌)。贵阳夏季高温时,通过通风、洒水降温;冬季低温时,利用大棚保温或电暖气加热,保持温度稳定。

湿度管理: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-70%,湿度过高(>75%)易滋生杂菌,可放置生石灰吸湿;湿度过低(<50%)时,地面洒水增湿(避免直接喷菌袋)。

通风管理:每天通风1-2次,每次30-40分钟,保持空气新鲜。规模化培养可安装排风扇,每50平方米配备120W风扇,确保二氧化碳浓度<0.3%

光照管理:菌丝生长期需弱光或避光,培养室光照强度控制在50lux以下,可用黑布覆盖或选择阴暗房间,防止菌丝过早出菇。

翻堆检查:接种后7天首次翻堆,检查菌袋污染情况(剔除绿霉、链孢霉污染袋),调整堆叠方式(“井”字形堆叠,层高不超过8层),确保受热均匀。一般25-3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,低温季节可延长至40天。

四、平菇出管理及病虫防治

(一)出菇管理

当菌丝长满培养料,出现少量原基时,及时进行出菇管理。将栽培袋或栽培瓶移至出菇棚,解开袋口或瓶口,增加通风和光照。

温度控制:出菇棚的温度控制在13-18℃,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,要根据品种特性进行调节。温度过高会导致子实体生长过快,品质下降;温度过低则子实体生长缓慢。

湿度管理: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%-95%,可通过向地面洒水、向空中喷雾等方式增加湿度,但要注意避免将水直接喷在子实体上,以免引起腐烂。每天喷雾2-3次,保持菇体湿润。

光照管理:给予一定的散射光,光照强度以能看清报纸为宜,每天光照时间为8-10小时。适当的光照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,使菇体颜色正常。

通风管理:加强通风换气,每天通风3-4次,每次30-60分钟,保持出菇棚内空气新鲜,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.1%以下。通风时要注意与保湿相结合,避免通风过度导致湿度下降。

(二)病虫防治措施

病害防治:贵阳高湿环境易引发木霉、青霉、软腐病等。预防措施:原料发酵彻底,保持场地通风,避免高温高湿。发现杂菌污染,及时清除病袋并撒石灰粉消毒;软腐病可用50%多菌灵500倍液喷雾,采收前7天停药。

虫害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,在出菇棚内安装黑光灯诱杀菇蚊、菇蝇等害虫;采用黄板诱杀蚜虫、粉虱等害虫;人工捕捉蜗牛、蛞蝓等害虫。

五、平菇的采菇管理

采收时机:当平菇子实体长到菌盖边缘基本平展,孢子尚未大量释放时进行采收,此时菇体鲜嫩,品质好,产量高。不同品种的采收时机略有差异,一般在子实体成熟度达到7-8成时采收为宜。

采收方法: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,轻轻旋转摘下,避免损伤培养料和周围的小菇。对于丛生的平菇,可整簇采收,但要注意不要将小菇带下来。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上的残菇、烂菇和杂质。

采后管理:每采收一潮菇后,要及时清理菇床,停止喷水1-2天,让菌丝恢复生长。然后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,可喷施0.2%的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,促进下一潮菇的生长。一般可采收3-4潮菇。

六、平菇分拣和冷藏处理

(一)分拣分级

采收后的平菇要及时进行分拣,按照菇体大小、形状、色泽等标准进行分级;

一级菇要求菌盖直径5-8厘米,形状规则,色泽鲜艳,无损伤、无畸形、无病虫害;

二级菇菌盖直径3-5厘米或8-10厘米,形状基本规则,色泽较好,无明显损伤和病虫害;

三级菇为不符合一、二级标准的菇,可用于加工或作为饲料。

分拣过程中要轻拿轻放,避免菇体受损。将分拣好的平菇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中,做好标记。

(二)冷藏处理

分拣后的平菇如果不能及时销售,要进行冷藏处理。首先将平菇放入冷库中预冷,将温度迅速降至0-4℃,预冷时间一般为2-3小时。预冷后的平菇用保鲜袋或保鲜盒包装好,放入冷库中冷藏,冷库温度控制在0-4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90%-95%

冷藏期间要定期检查平菇的品质,避免发生霉变和腐烂。平菇在冷藏条件下可保鲜7-10天,若要延长保鲜期,可采用速冻的方法,将平菇在-30℃以下迅速冻结,然后放入-18℃以下的冷库中储存,可保鲜3-6个月。

七、平菇进入市场后的运营管理

(一)销售渠道拓展

线下渠道:

大宗批发:对接各类农产品物流园、各大农贸市场经销商,签订长期供货协议,保证稳定销量,适合二级菇和三级菇销售。

商超零售:进驻社区超市、生鲜连锁店(如星力超市、永辉超市),设立“本地鲜平菇”专柜,主打“当日采摘、新鲜直达”概念。

餐饮合作:与火锅店、家常菜馆、食堂建立合作,提供定制化规格(如切片菇、整朵菇),批量供货降低成本。

线上渠道:

社区团购:与美团优选、多多买菜、贵阳本地团购平台合作,推出“家庭装”(1kg/份),提前一天预售,次日配送到社区自提点。

电商平台:在淘宝、拼多多开设店铺,针对贵阳周边城市开展冷链配送,搭配烹饪食谱提升消费体验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