铆钉菇

作者 超级管理员 2025年08月05日 14:45 阅读 10

铆钉菇别名血红铆钉菇、松树钉,因菌盖边缘卷如铆钉帽得名,是东北林区与松树共生的野生食用菌。菌盖 3-8 厘米,粉红至朱红,湿润有黏性;菌柄 4-10 厘米,同色实心,菌褶灰紫至紫褐。为外生菌根菌,生海拔 500-1200 米松林腐殖土,夏秋雨后萌发。肉质肥厚鲜香,含蛋白质等,需去黏液烹饪,野生资源受保护。

3e5fd46c7cb835225984b60e940849ba_dbuaitkfamyefpmkie.png

名称形态:铆钉菇因菌盖边缘常向内卷曲如铆钉帽而得名,别名血红铆钉菇、松树钉,是一种与松树共生的野生食用菌,在我国东北林区较为常见。其形态特征独特:菌盖直径3-8厘米,初期呈半球形,成熟后稍平展,颜色从粉红到朱红不等,表面光滑,湿润时具黏性;菌柄长 4-10 厘米,呈圆柱形,颜色与菌盖相近或稍浅,基部常带黄色,内部实心;菌褶延生,呈灰紫色至紫褐色,排列较稀疏。整体色泽鲜亮,在松林地面十分醒目。

生长环境:铆钉菇是典型的外生菌根菌,与油松、赤松等松树形成共生关系,主要生长在海拔 500-1200 米的针叶林腐殖土中,夏秋季雨后大量萌发,多群生或散生。

营养价值:食用上,铆钉菇肉质肥厚,味道鲜香微甜,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及铁、磷等矿物质,适合炒、炖或与肉类同烹。新鲜菌体需去除表面黏液,烹饪后口感脆嫩,是山林地区的传统美味。由于依赖松树生态系统且无法人工培育,铆钉菇的产量受森林环境影响较大,如今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,其野生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,成为林区可持续利用的特色食材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