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稀褶红菇

作者 超级管理员 2025年08月05日 13:52 阅读 10

亚稀褶红菇主要生于贵州毕节、铜仁等山区的壳斗科林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。剧毒,属横纹肌溶解型中毒,病死率极高;误食后1小时内发病(最短10分钟),初期胃肠道症状,24小时后出现肌肉疼痛、血尿、肌酸激酶升高等横纹肌溶解症状,严重者多器官衰竭死亡。菌盖浅灰至煤灰黑色,成熟后漏斗状;菌褶、菌肉受伤易变红色(关键区分特征);形态与稀褶红菇、密褶红菇(均称火炭菌)极相似,难辨别。

生长环境:常生长于壳斗科林中地上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,在贵州的山区林地广泛分布,如毕节、铜仁等地的山林中常见。

毒性说明:剧毒,中毒类型属于横纹肌溶解型,病死率极高。误食后发病时间最短的为10分钟,其余均在1小时内发病,开始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症状,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、肌肉痉挛性疼痛、血尿或血红蛋白尿、肌酸激酶急剧上升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,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。

辨认方法:菌盖直径6-12cm,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,成熟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。菌柄粗短,一般5-9cm,浅灰色,内部松软。菌褶白色,受伤后易变红色,这是与其他红菇属蘑菇区分的关键特征之一,如老百姓常采食的密褶红菇等,密褶红菇菌褶受伤不变色或变色特征与亚稀褶红菇不同。菌肉白色,受伤后易变红色。整体形态与稀褶红菇、密褶红菇极为相似,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,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,需谨慎辨别。


发表评论